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最新消息
3000多个孩子16年一个经济学家点燃了一团“火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芮博澜(Bala Ramasamy)有多副“面孔”。课堂上,他总是一身西装,讲话铿锵,步履矫健,不苟言笑又不失幽默,严肃古板中藏着温和。课堂外,他热爱运动,是个不折不扣的足球迷,且把对体育的热爱融入经济学的研究中。而在教学和研究外的其他时间,他又是另一副形象:常常身着印有“FLAME”(火苗)字样的T恤,站在一群不时发出欢笑声的孩子中间,声情并茂地耐心讲解“责任”“梦想”和“领导力”。

  从1988年起,芮博澜先后在中国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等地生活和任教;2006年至今,他在中国居住了18年。除了体育和经济的关系外,他的研究还包括亚洲经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及国际商务战略,多年来一直位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2021年接棒中欧Global EMBA课程主任后,他着力推动课程在“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上继续深化,并身体力行践行社会责任,带领中欧众多校友和学生,为中国和马来西亚的青少年开展领导力和道德赋能等方面的培训项目。

  2016年底,一则来自马来西亚的新闻在体育界掀起波澜。该报道称,马来西亚将在2018年后退出F1(一级方程式大奖赛)赛历。

  自1999年来,马来西亚作为世界锦标赛其中一场分站,F1大奖赛一直在雪邦国际赛道举办。然而,面对门票销量和电视收视率持续走低的局势,马来西亚举办方以及政府感受到举办F1大奖赛的巨大财政负担,在此背景下做出和F1大奖赛“分道扬镳”的决定,即在2018年执行完与F1的现有合同后不再续约。

  当民众对这一消息感到唏嘘时,经济学家芮博澜想到的却是另一个问题:举办F1大奖赛到底能吸引多少游客?能为马来西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驱使他展开研究。通过控制变量的办法,他发现,F1大奖赛能为马来西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单纯局限在该赛事本身。赛事本身固然可以吸引外国游客,但除此之外,围绕赛事进行的其他周边活动同样能活跃经济。

  近些年,通过举办大型、高规格体育赛事来吸引国际游客成为很多国家的选择。主办国普遍认为,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净经济影响,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提高一个国家/城市的吸引力。根据相关数据,2014年巴西世界杯吸引了约100万名外国游客,2010年南非世界杯吸引了大约31万名外国游客,2006年德国世界杯吸引了约200万名外国游客。

  他将注意力放在流行的年度国际体育赛事上,专注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举行的F1大奖赛、ATP网球锦标赛和PGA高尔夫比赛。这些运动位居全球十大运动之列,并遵循年度国际赛程/巡回赛,每年由一个城市/国家在特定月份举办。

  通过对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1998—2018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芮博澜发现,在一个国家内举行不同的体育赛事会吸引不同数量的游客,产生不同的经济影响;在不同国家举行相同的运动,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例如,举办F1比赛对加拿大最有效,但对澳大利亚和英国影响不大;而ATP网球锦标赛和PGA高尔夫比赛则至少对上述国家中的两个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基于这一发现,他建议,如果一个城市想要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来吸引游客,那么,政策制定者首先应该弄明白哪项体育赛事的投入产出率最高。

  这之后,围绕体育和经济的关系,他又萌生出更多问题,例如:举办世界杯到底是赚还是赔?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在奥运会上频频夺冠,而有些国家却与金牌无缘?为什么中国能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而中国足球队却表现平平,近些年一直无缘世界杯?一国在足球赛事上的表现和其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关?

  他的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国家在足球赛事上的表现,与文化、气候等因素均有关系。

  据国际足联世界排名(FIFA/Coca-Cola World Ranking),在位居全球前20名的国家队中,有18支球队参加了2022年的世界杯。位居2001年榜单前20名的国家队中,有13支球队仍旧处于2022年榜单的前20名。在位居前20名的球队中,有5支来自南美洲,12支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各有1支。亚洲和非洲的总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77%,但只有2支球队进入前20名,这一事实表明,气温过高对足球运动不利,气候温和、湿度适中则有利于足球运动发展。

  体育赛事和经济的关联只是芮博澜研究的一个兴趣点,其研究领域远不止于此,而是集中在亚洲经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及国际商务战略,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其学术地位。

  从2006年起,芮博澜在中国生活、工作了18年,尤其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过去十几年最重要的发展成就是数字化转型,而且中国人适应这种数字环境的速度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亚洲大国,中国拥有足够的资源、财力和产业来贯彻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中亚地区的国家要想实现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实现贸易畅通。

  从2006年加入中欧,到2021年成为Global EMBA课程主任,进行聚焦中国、放眼全球的研究,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全球商业领导者,是他一直以来的热情所在。在掌舵Global EMBA项目后,他在推进课程的“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以及助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上付出了更多努力。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英文EMBA课程,中欧Global EMBA以国际前沿教育理念为基础、中国本土商业实践为延伸,帮助学员系统学习商业认知和逻辑,全面提升其战略思维和管理能力。

  从1995年第一届开办至今,中欧Global EMBA课程毕业生总数超过2200名。通过多元化的学员构成和海外模块设置,以及贯穿始终的领导力体验和习得,Global EMBA课程致力于培养深谙中国市场、兼具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全球领导者。在2023年公布的《金融时报》EMBA排行榜上,中欧Global EMBA课程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二。

  芮博澜接棒Global EMBA课程后不久,便开始在深化课程“全球广度”上着力。

  当前,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危机得以解除,新的危机又接踵而至。战争爆发、银行、挥之不去的气候灾害威胁,都在改变着全球商业格局,令形势越发波诡云谲。有鉴于此,中国该如何在发展经济、提升国家声誉、增强科技实力及增进与主要贸易伙伴关系这四者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避免顾此失彼?而这又会对“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这些都是芮博澜在思考的问题。为了回答企业关切,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战略基础,Global EMBA课程与时俱进,在今年3月推出全新的“中国与世界”模块。

  该课程深入分析中国与日本、印度、韩国、美国以及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关系走向,使学员概括性地了解各种合作与争端的关键点,深入探讨未来几年这些关系将受到哪些因素的塑造和影响,以及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希望从彼此身上获得什么。在该课程中,众多中欧教授和外聘教授、外交官、企业高管以及校友,深入探讨中国是如何不断调整,以应对包括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在内的国际格局变化,并分析这对学员及学员所在企业而言,具体意味着什么。

  尊重彼此,并站在双方立场上进行连贯且系统性的思考,是该模块所倡导的理念。芮博澜认为,对企业领袖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入乡随俗,了解和适应不同地域各自的规则,以及这些规则可能因地缘政治变化而发生的改变。“中国企业若有志于向海外扩张,就需要与东道国共情并实施本地化战略,使对方不将其视为威胁,而视为合作伙伴;而跨国公司来华则需要了解并适应中国特有的规则,例如产业政策等方面。”

  当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在中国,科技创新日益展现出强大自信,且吐故纳新已成为企业文化的内在基因。两相结合之下,造就了多家最具颠覆性的全球企业。阿里巴巴与腾讯依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后起之秀亦有不俗的表现。深耕中国市场的本土和外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推动数字化转型。对于力图打破自身行业界限、以更宏大视野应对诸多挑战的人士来说,这些企业的做法无疑具有可借鉴之处。企业该如何善用这些新兴技术,既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又保持核心竞争力?这是芮博澜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欧Global EMBA课程推出“中国深度模块”系列。这一系列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为学员营造实境学习体验,让他们通过参访中外优秀公司,切实了解当前的商业趋势,深刻反思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思考如何为企业和社会贡献更大价值。

  促使企业高管积极践行责任型领导力一直以来都是中欧Global EMBA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石,其关键理念已渗透到每一个课程模块之中。为了让学员能更专注、深入地探讨这些主题,Global EMBA课程开设了新的“社会责任:行动与反思系列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员潜心探索如何通过领导、思考和行动创造社会价值。

  芮博澜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不仅停留在研究和教学层面,更加体现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

  2007年,他在马来西亚注册成立了非营利公益项目“小火苗”(Flame),旨在培养青少年的领导力。项目得此名,是因为他相信:黑暗是因为没有光,人们心中的光越亮,就越能将世界的黑暗驱散。

  芮博澜的父亲生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尤其热衷于通过各种活动培养青少年的领导力。父亲去世时,芮博澜只有6岁,是母亲含辛茹苦把10名儿女带大。她虽目不识丁,却欣喜地看到儿女都获得了硕士及更高的学位。在父母身上,芮博澜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在母亲于78岁去世后,他决定,要以母亲的名义为青少年群体做点有益的事。

  小火苗项目面向的是12~14岁的孩子。芮博澜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期,需要一套明确的道德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正面思考,并成为负责任的领导人。

  什么是领导力?在芮博澜看来,自尊、自信、尊重别人、关心别人、有责任感,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价值观,而训练营的目标就是教会这些青少年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这是一个好领导最重要的品质。

  另外,他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也非常重要。“如一个人说自己很穷,往往是思维造成他们穷,包括不信任别人、认命及没有长远计划。”

  他同样认为,人生目标和梦想对孩子性格与秉性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他看来,孩子们要从小树立目标,但这个目标和梦想并非通常所说的“要成为谁”,而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常常问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回答通常是成为医生、老师……但真正的梦想不应该是要从事某个职业,而应该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芮博澜说,“你的目标可以是拯救世界,可以是帮助家庭,可以是让祖国骄傲……职业只是你实现梦想的手段,但并不应该成为你的梦想。”他希望,通过项目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拥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从小获得使命感和目标感,以指导人生的方向。

  在他看来,这些工作本来应该由家长和学校来完成,但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位,以及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学校、家庭以外的第三方来提供这样的教育,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火苗项目目前已开办60多期,有超过3000人次参加。项目得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众多校友和教职员工以及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的支持。很多参加过项目的孩子日后还成了志愿者,用这种方式传递对项目的感激。除马来西亚外,芮博澜也把项目带到中国,目前已在河南、江西、福建和四川等地开营。

  训练营的费用全部由芮博澜的家庭承担,他尤其想要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曾有人建议他接受外部赞助或合作,都被他一一婉言谢绝。在他心里,这件事是他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来源。“能听到孩子的笑声,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芮博澜说,“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就像中欧一直在倡导的——要有比商业成功更高的追求”。

  芮博澜博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副教务长、GEMBA课程主任。他于2006年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8至2020年期间负责认证和学习质量保证。在加入中欧国际之前,芮博澜博士曾是国际经济与商务学教授,也曾担任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商学院代理院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芮博澜博士曾执教于梅西大学(新西兰)和澳门大学。他曾教授过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学生,包括中国大陆、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加纳、尼日利亚、肯尼亚和英国等地的学生。

  你的人生有什么目标?欢迎留言分享,内容最走心的前3名读者将获得中欧知识笔记《未来的答案》一本~